当预制菜变身老年餐:银发族购买量2年增长190%!

发布时间:2022-07-15

浏览次数:417

生鲜二维码实景.jpg

干货抢先看
1.吸引陆正耀和贾国龙高调入场的预制菜市场,中老年人的购买身影越来越常见。
2.聚焦独居高龄老人和家庭消费,是预制菜切入中老年人群的关键。
3.国内老年预制菜空白的背景下,从日本经验看老年预制菜的未来发展。

将密封的盖膜撕开小口,微波炉中高火加热3-4分钟,或者置于蒸锅加热10-15分钟,之后装盘,一份看起来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就做好了。这是电商平台某预制菜品牌推出的红烧肉预制菜食用攻略。


宣称5分钟还原堂食大餐,且耐储存,近两年,预制菜可谓是餐饮市场当之无愧的“主角”,不仅扛起各类生鲜电商平台的销量大旗,更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股价大涨,融资不断。


  • 阿里巴巴在2月6日发布的《虎年春节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期间,盒马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345%,淘宝上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超100%。


  • 叮咚买菜数据则显示,今年年货节,预制菜相关的食品同比去年增长超过400%,7天卖出了300万份预制菜。


在预制菜这股热潮下,近期上海疫情造成的独居老人生活困境,让我们把目光放到了中老年预制菜市场。《针对独居老人6大生活困境的37条建议|AgeClub出品》一文中,针对独居老人面临的烹饪和饮食健康问题,我们曾提出餐饮企业可以创新研发老年预制菜品(半成品、速冻食品、自热食品),改良加工、冷冻保存等技术,保障方便快捷,同时关注新鲜健康、营养均衡。


而近段时间,我们也看到不少餐饮企业为处于疫情防控状态的独居老人或养老院捐赠预制菜,解决他们的生活困境。疫情放大了许多平时不起眼的需求,也让预制菜这个在许多人看来契合年轻人需求的品类,在中老年人中有了应用的空间。


不过,抛开疫情封控造成的极端情况,在常规情况下,预制菜切入中老年人群是否同样存在需求潜力和机会?结合日本餐饮市场经验,我们试图探讨这个问题的答案。



预制菜赛代大热
银发族对预制菜消费偏好度最高


受疫情催化,近两年我国家庭预制菜的消费量呈现井喷景象。


整个三月份,全国预制菜销售额增长同比超过100%,在本轮疫情集中爆发的上海地区,四月上旬的预制菜销售额更是同比上涨250%。


无疑,居家“囤货潮”下,预制菜已成为今年大热的风口。而追溯国内预制菜的起源,却是伴随快餐连锁品牌及外卖的出现和兴起。


众所周知,在餐饮行业,菜品标准化一直是制约国内餐饮企业实现连锁发展的一大痛点。预制菜的出现则推动了菜品的标准化,降低了餐饮企业对后厨的依赖,也提升了外卖出餐的效率。因此,最初预制菜主要应用于B端餐饮企业。


2020年,伴随疫情带来的居家封控成为常态,预制菜凭借简单、快捷、耐储存等优势,逐渐走向家庭消费场景,开始在C端快速渗透。


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根据加工程度差别,一般分为4类: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根据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9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2445亿元,B端市场为1956亿元,C端市场489亿;预计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将达到3459亿元,同比增长18.1%。按照这个速度增长,不少券商认为预制菜远景规模可达万亿级别。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C端不断释放的需求潜力,吸引了不少企业和资本入局。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2-2019年期间,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数量保持平均约25%的速度增长,2020年新增企业数量近1.3万家。截至2022年1月27日,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81万家。


包括千味央厨、安井食品、九毛九、盒马鲜生、叮咚买菜、锅圈、望家欢等在内的知名餐饮、生鲜企业纷纷布局,瑞幸创始人陆正耀和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也高调入场,为这个本就火热的赛道再添了一把火。


从资本端来看,预制菜相关投融资事件同样十分频繁,根据36氪和天眼查数据,2013年至2021年,预制菜赛道共发生71起投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0亿元,涉及项目42个,不乏头部资本。


在预制菜这股热潮下,中老年人的身影正越来越常见。


近期,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京东超市一同发布《2022即享食品消费趋势报告》显示,36-45岁人群为预制菜消费主力军,2021年销量占比达36%。同时,2019-2021年,银发族的预制菜购买数量逐年增加,与2019年相比,2021年银发族预制菜的购买数量增长190%。且与全站相比,随着年龄增长,预制菜的购买偏好度更高。



知名卤味连锁品牌物只卤鹅联合创始人张元铭也曾公开表示,物只卤鹅抖音直播数据占比最多的两类用户:一个叫“资深中产”,另一个叫“小镇银发”,都是中老年用户。


“其实很多数据表明,并不是年轻人更喜欢预制菜,而是50岁以上的人。预制菜超过50%的受众是50岁以上的人。它推动了‘一人食’的场景变换,由此变为中老年人的一个刚需品类”张元铭说。



聚焦独居高龄老人和家庭消费

预制菜切入中老年人群的机会和前景


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喜欢吃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但许多老人碍于牙口不好、消化能力减弱、或患有“三高”等慢病的情况下,很多主流食品都无法放心享用,因此契合老年人饮食特征与营养需求设计的餐食拥有庞大的市场空间。


而探讨中老年预制菜市场的机会和前景,我们可以以日本餐饮及预制菜市场的发展作为参考。在日本,高龄老人增多是推动预制菜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存在着大量老年人口,也促使其多年以来在老年食品的开发与法规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因此,在日本有着丰富的针对老年人群设计的食品,其中就有许多预制的半成品食品,老人在家简单加热操作即可食用。


以介护食品为例,是日本针对具有咀嚼功能障碍或者吞咽障碍的老年人,通过调整食品的物理状态,而制成的容易食用、咀嚼及下咽的食品,从而补充所需营养。餐品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进行了预处理,买回家后只需微波炉加热一到三分钟即可得到易于咀嚼吞咽的成品食物。


  • 早在2012年,介护食品的市场规模就已经超过了1000亿日元,随着需求的持续扩大,其潜在需求有2.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40亿元)。


  • 根据日本介护食品协会的统计数据,2020年度介护食品生产量在7万吨以上,在案商品数2100+件,且近年呈现直线上升趋势。


  • 矢野经济研究所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日本介护高龄治疗食品的市场规模约为1兆4500亿日元。


回到国内市场,高龄老人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多,他们在“吃”这件事上同样存在诸多困境,分场景来看:


首先是独居场景


独居老年人往往存在外出腿脚不便、或受疫情影响减少出门的情况。而做饭是一件较复杂的事,涉及到买、洗、切、做等多个流程,如果老人存在腿脚不便或者其他身体问题,每一个流程对于他们而言都是负担。


关于“买菜、做饭、吃饭”的话题,AgeClub在线下对老人进行了走访,本次受访老人均为与子女分开居住或独居,年龄在65岁以上。对于吃饭这件事,老人们最普遍面临的不便之处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独居老人或仅两位老人生活,做饭时食物多样性难以达到。为图省事,长期食用馒头、稀饭、面条等“简餐”,营养不均衡。甚至出现肌肉萎缩、牙龈出血等症状。


  • 外出买菜出行不便。尤其腿脚不便、膝盖、腰关节疼痛的老人,会减少平日上下楼与外出次数;雨雪或极端天气更甚。


  • 步入老年后进食量减少,胃口食欲下降。慢病或其他身体原因导致饮食受到限制,部分老人说有时对食物没有太大兴趣,经常到了饭点不知道吃什么。


  • 新冠疫情常态化尤其管控期间,担心感染而减少出门或到人群密集的超市、菜场、餐厅。


在老人们给予的真实声音中,不难发现,预制餐食在国内独居老人中的实际需求与未来可能性。


如果能够为老人提供已经做好营养搭配、只需简单加热就能享用的预制形态餐品,无疑能很大程度上便利老人的吃饭问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主任付萍也曾在访谈中提到预制菜在高龄老人中的应用前景。


在她看来,我国大量高龄老年人存在因咀嚼、吞咽及消化功能的退化而导致营养不良的困境。因此,面向他们提供的生活必需类食品应保证原料种类丰富、口味形式多样、充分满足客户心理需求、保证在家加工的方便快捷。

而预制菜食品具备耐储存、食材搭配丰富、操作简易性等明显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一次性解决独居高龄老人吃饭诸多困难的好方案。


其次是养老机构和老年助餐点。


老人的另一个吃的场景则集中在养老机构或者社区养老助餐点。


养老助餐是近几年的一大热点,也是许多社区养老驿站吸引老人的一大亮点。但在实际经营中,除了常见的配送难以外,许多养老助餐点还面临菜品研发和人力成本高、制餐用餐空间不足等种种问题。


某餐饮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曾经提到,拉出一张菜品丰富的老年菜谱不难,但实际投入的精力及成本远比外界想象中大。比如,针对高血压、高血糖、心脑血管等疾病进行菜品研发,京城某国企餐饮企业除了从各品牌抽调技术骨干,也同时外聘了营养专家,对外宣布拿出的专项资金有一百万。


预制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这些养老助餐点的运营成本。大型养老机构可以通过中央厨房研发设计标准化老年菜品清单,没有制餐能力的养老助餐点则通过与预制菜企业合作,这样可以极大降低对后厨的依赖,进而降低研发、人力和空间成本,也能够保证菜品的品质稳定和营养搭配。


事实上,付萍也曾表示,预制菜应用于老年餐是可行的方案。


她提出的方法是,由相关研究机构或营养专家提供营养餐配方,再由中央厨房提供合理的套餐,配送至养老驿站,最后由养老驿站送往各个家庭,或老人前往驿站取餐。而这一形式在日本的实现,正是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制成预制餐品,以保证企业规模化生产老年餐。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由于预制菜在C端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疫情和互联网的双重推动,市场教育速度大大加快。


因此,除了高龄老人,我们也看到预制菜在中老年市场的更多应用场景——面向活力老人及中年女性家庭场景。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我国预制菜消费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岁以上,其中31-40岁用户占比超过45%,41岁及以上消费者占比18.7%,这类年龄人群正是厨房消费主力军。


另外,AgeClub综合多个平台及走访观察发现,在年夜饭、家庭聚会等场景中,预制菜品成为不少中老年人群的最爱,尤其是一些家庭厨房不便于制作的特色食材、菜肴。


支付层面既有中老年人自己购买,也有子女付费送给父母。


对于活力中老年人而言,他们大多处于上有老下有小多代共存的阶段,无论是日常还是年节时,对餐食的需求都不像一人、两人居住时简单,往往每顿要准备多个菜品,工序复杂且耗时耗力,对于不是真正喜欢做菜的人而言,预制菜无疑能够把他们从厨房中解放出来。


在蓝鲨消费举办的一场预制菜沙龙上,一位从业者也曾提到,预制菜主要面向有老人和有小孩两类家庭。


另外,叮叮懒人菜合伙人林郑焕也在沙龙上表示,不做饭、不经常买菜和没有小孩这三类人不是预制菜的客户。“预制菜的价值是让做饭这件事变得方便,仅此而已。”


由此可见,在高龄老人之外,中年人群及活力老人同样是预制菜的需求人群,这三类人背后意味着广阔的市场。


除了人群基数庞大,预制菜市场切入中老年人群的另一大机遇在于:冷链技术的进步,解决了预制菜品配送过程中口感、新鲜度以及营养等多重问题,而这也是当前许多中老年人对购买预制菜品仍存在顾虑的主要原因。


探索老年预制菜未来方向:

菜品按需分级,B、C端渠道同时发力

观众预登记

2019全球自有品牌产品亚洲展·上海&新零售生鲜食材展PC系统已截止,请您关注下方公众号二维码进行预登记。